您好!欢迎光临云杰通信官网,本公司专业为企业提供SD-WAN SaaS应用加速、SD-WAN组网、混合云专线解决方案服务。

行业动态

从广域网云化推演SASE:面向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的SD-WAN演进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1-05-20 11:19:59点击:

  

      在广域云化的趋势推演中,为什么选择SASE先来分析?以下几点原因:
      1.SD-WAN的本质是广域的云化,它不一个产品,也不是一种技术,更像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变迁;跟集装箱的发明类似,作为一种泛化的连接型创新,会导致相关产业链发生连锁变革。SASE,作为广域云化和络安全相结合的一个新趋势,刚好可以作为一只麻雀来解剖。
      2.与其它趋势相比,SASE是目前看上去接地气,有可能把广域云化的影响,进一步传递到诸如物联、边缘计算等其他领域。
      3.SASE也和SD-WAN类似,貌似是各种现存技术的混搭拼凑,容易被低估或者容易被误解成为又一个炒作,也就值得正正名。SD-WAN这个词快被玩坏了,可能不少业内人士都觉得,这东西炒来炒去还是那盘冷饭,适合市场部门做而不是产品部门做。结果有点像什么呢:大量玩家挤在一个门口挂着SD-WAN的小黑屋里,一部分在起哄,另一部分在存量搏杀;屋外的人就有点看傻了,心里默默给这个行业贴上low的标签。作为从业者,还是想为自己和同行正正名,多往小黑屋外瞅一瞅,毕竟那些比较滋润的玩家,大多是没进小黑屋去争SD-WAN之名,而在屋外行广域云化之实的。
      4.翻看了一些SASE的中文材料,大多偏向直译介绍,少了一些推理分析,结果就容易是,读起来感觉每句都懂,但综合起来看就有点不知所以。这里就不再重复造轮子,会侧重于解读为什么,即尽可能读出历史发展中的不得已。不过既然是推理,就意味着是一家视角,可能会有失偏颇,欢迎指正交流,共同进步。

  第二阶段,云化阶段。大量的内容和应用从数据中心搬到了云上,传统的络架构随即不堪重负:一方面分支去往总部的流量急剧增大(需要采购更多的内带宽),另一方面分支访问云的体验因为需要绕行变得不可忍受(互联方向上也有了工作流量)。传统架构就变成了一个费钱还要挨众人骂的络架构。也就在这个阶段,SD-WAN应运而生了,各类初创企业纷纷揭竿而起,一头扎进了这个有点迷惑有点陷阱的企业组游戏。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SD-WAN在这个阶段带来了什么:第一、通过增加或者利用分支的互联出口,让分支可以直接访问互联,即所谓的直接互联接入,这极大提升了分支的云使用体验。不过,这个美好的初衷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新兴厂商和传统运营商、传统设备商的对立局面,后两者分别面临了线路替换和设备替换的境遇,不过他们大多都是惹不起的大块头,一时间各种行业分析文章满天飞,大意基本都是在讨论SD-WAN和SD-WAN 应用加速 的关系是否不可调和。大多数新兴厂家当然是想竭力缓和和巨头的对立局面,使出各种招数给出缓和一些的分析观点,只有Aryaka这类杠把子,会长期把The First -Alternative(选我选我选我,我就是替换的第一选择)作为官标语,太有种了。个人认为SD-WAN和是两个维度的词,没法说对立或者不对立,有兴趣可以参考前文的行业综述。

  第三阶段,应用阶段。为什么把这个阶段叫做应用阶段?因为场面的复杂性,全是因为应用带来的。首先,在分支放开DIA之后,意味着公上的企业应用(包括云),需要和普通的上流量去竞争带宽。在传统阶段,这都不算事,毕竟在数据中心内部部署的应用,对企业IT人员来说是完全脱光的,随便用IP+端口的四层方式优先保障就可以解决了。可是现在所有的应用都一股脑儿混在一起了,互联上的应用可没那么容易区分,无论你想提升谁还是打压谁,再用四层方式来处理,稍有不慎就留下隐患了;此外,很多应用也没那么守规矩,失去了总部强安全栈的把关,分支需要去独自面对各种奇怪的应用了,这也注定了分支设备必然要把操作台从四层升到七层,即识别应用、管理应用、调度应用是个必然趋势,也是一个核心能力,这又斩杀了一大批初创玩家,同时也让一批精心深耕于此的玩家终获回报。

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新闻资讯
相关产品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631779516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13631779516

二维码
线